【歐盟批準430億歐元芯片補貼計劃:2030年產量占全球份額翻番】據澎湃新聞,日前,歐盟批準涉及430億歐元(約合470 億美元)補貼的“歐盟芯片法案”,以期大幅增加當地的芯片生產并為成員國帶來先進的制造工藝。此舉旨在建立歐盟的半導體供應鏈,避免汽車等重要行業的芯片短缺,并與美國和亞洲同行競爭。歐盟委員會去年提出“歐盟芯片法案”,希望到2030年將歐盟在全球芯片產量中的份額翻一番,達到20%。方案內容包括放寬規則以允許政府為先進芯片設施給予更多補貼,提供微芯片研發預算以及監測潛在供應短缺的工具。
【中國與中亞五國經貿合作發展勢頭強勁】據新華社,商務部部長王文濤日前說,2022年,中國與中亞五國貿易額達702億美元,創歷史新高。今年前2個月,中國與中亞五國貿易額同比增長22%,保持強勁發展勢頭。王文濤介紹,2022年,中國從中亞國家進口農產品、能源產品、礦產品同比增長均超過50%,對中亞國家出口機電產品同比增長42%,結構更加優化。截至2022年底,中國對中亞五國直接投資存量近150億美元。共同實施了一批油氣采礦、加工制造、互聯互通、數字科技等領域合作項目,給各國人民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利益。
【機構:三星智能手機一季度全球市占率22%,超越蘋果重回榜首】市場調研機構“Canalys”19日發布的一份數據顯示,三星電子第一季度在全球智能手機市場的占有率為22%,超越蘋果重回榜首。數據顯示,三星電子是唯一一家本季度市占率環比提升的企業。三星電子本季度市占率環比(20%)提升2個百分點,同比下降2個百分點,蘋果則環比(25%)降至21%,同比提升3個百分點。兩家企業的市占率差距從去年第一季的6個百分點縮小至1個百分點。
【韓國上市公司總市值達1.74萬億美元,第一季度增長近14%】根據韓國CXO研究所的數據,截至3月底,在韓國主要和二級交易所上市的2558家公司的總市值達到2291萬億韓元(約合1.74萬億美元),比三個月前增加了280萬億韓元,增幅達13.9%。這個數字不包括這些公司發行的優先股的價值。市值超過1萬億韓元的企業達到258家,比年初增加了30家。三星電子仍是市值最大公司,市值為382.1萬億韓元;LG新能源以136.7萬億韓元的市值位居第二。
【世界鋼鐵協會:2023年全球鋼鐵需求將反彈2.3%】世界鋼鐵協會日前發布最新版短期(2023-2024年)鋼鐵需求預測報告。該報告顯示,2023年全球鋼鐵需求將反彈2.3%,達到18.223億噸。2024年,全球鋼鐵需求將增長1.7%,達到18.540億噸。預計制造業將引領鋼鐵需求的復蘇,但高利率仍將導致鋼鐵需求承壓。預計明年大部分地區的鋼鐵需求將加速增長,但中國的鋼鐵需求將減速。
【國家統計局:居民消費價格溫和上漲,工業生產者價格同比下降】一季度,全國居民消費價格(CPI)同比上漲1.3%。分類別看,食品煙酒價格上漲2.9%,衣著價格上漲0.7%,居住價格下降0.2%,生活用品及服務價格上漲1.2%,交通通信價格上漲0.1%,教育文化娛樂價格上漲1.7%,醫療保健價格上漲0.9%,其他用品及服務價格上漲2.7%。在食品煙酒價格中,鮮果價格上漲11.0%,豬肉價格上漲8.5%,糧食價格上漲2.5%,鮮菜價格下降2.9%。扣除食品和能源價格后的核心CPI同比上漲0.8%。3月份,全國居民消費價格同比上漲0.7%,環比下降0.3%。
【中國連續第七個月減持美債,總規模維持在近13年低位】美國財政部數據顯示,2月海外國家持有美國國債規模下降589億美元,至7.344萬億美元。其中,中國2月所持美國國債減少106億美元,至8488億美元,為連續第七個月減持,所持美債規模降至2010年6月以來的最低水平。日本2月所持美國國債減少226億美元,至1.082萬億美元。英國2月所持美國國債減少253億美元,至6430億美元。
【國家發改委:支持平臺企業在引領發展、創造就業、國際競爭中大顯身手】據證券時報,國家發改委新聞發言人孟瑋在會上表示,數字經濟已經成為推動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之一。發改委將持續做強、做優、做大數字經濟。在產業創新發展方面,重點要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競爭力的生態主導型企業,加快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數字產業集群,支持平臺企業在引領發展、創造就業、國際競爭中大顯身手。
【國家統計局:1-3月房地產開發企業到位資金34708億元,同比下降9.0%】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,1—3月份,房地產開發企業到位資金34708億元,同比下降9.0%。其中,國內貸款4995億元,下降9.6%;利用外資8億元,下降22.7%;自籌資金10171億元,下降17.9%;定金及預收款11909億元,下降2.8%;個人按揭貸款6188億元,下降2.9%。
【車企比拼綜合實力,新能源車占據參展新車“半壁江山” 】據證券日報,本屆上海車展,新能源汽車是絕對主角,占據參展新車的“半壁江山”。根據中汽協數據,今年一季度新能源汽車銷量達到158.6萬輛,市場占有率達到26.1%。當前,新能源汽車行業競爭愈發激烈,提高汽車產業鏈自主掌控能力日益成為行業共識。“在新能源體系下,‘整車為王’的特征將進一步體現。整車企業要爭做產業鏈‘鏈長’,整合關鍵產業鏈后,經營好自身的能源生態圈。”全國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秘書長崔東樹認為。
【廣州南沙“芯晨大海”產業集群簽約總投資額突破兩千億元】日前,2023年第九屆廣州國際投資年會在廣州舉辦。本次投資年會期間南沙區簽約“芯晨大海”產業集群共91個重點項目,涉及總投資額達2033億元,成為全市首個簽約總投資額突破兩千億元的區,引進了多多跨境總部和供應鏈中心、廣州產投數字經濟和生物醫藥產業園等投資額或達產值超百億項目16個,為歷年之最。
【一季度廣東外貿進出口總額1.84萬億元,創歷史同期新高】據海關總署廣東分署統計,今年一季度,廣東外貿進出口總額1.84萬億元,增長0.03%。其中,出口1.22萬億元,增長6.2%;進口6223.3億元,下降10.2%。一季度廣東外貿貨物進出口總額再創歷史同期新高,規模繼續穩居全國第一。
【深圳外貿實現“開門好” 一季度進出口7967.6億元】深圳海關日前透露,深圳外貿開局良好。據海關統計,一季度,深圳外貿進出口7967.6億元,增長7.4%,占廣東省進出口總值的43.3%,為全省外貿實現正增長貢獻了重要力量。據統計,一季度,深圳一般貿易進出口占比過半,進出口4115.1億元。同時,加工貿易和保稅物流進出口分別為1903.2億元、1891.9億元,占23.9%和23.7%。深圳一季度對東盟、歐盟和美國等6個國家和地區進出口呈2位數增長,對“一帶一路”沿線國家和地區增速較快,進出口2044.1億元,增長23%,占25.7%。